首页   >  

邵运达 | 落实二十大精神,浅谈“工科”人才培养

落实二十大精神,浅谈“工科”人才培养

理工教学部党支部 邵运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技能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造就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是我国的产业升级和产业链提升的人力资源保证,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在全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的背景下,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单位,国家开放大学应如何更精准聚焦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生产和服务一线培养输送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不仅是实现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对于培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队伍,构建和谐的学习型社会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重建以“卓越工程师”为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

国家开放大学工科类专业的教育应归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但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工科类专业相比,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国开工科类专业教育是强调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级技术型人才。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形成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专注于业务能力的培养,实践课上突出应用性,构建以岗位群需要为依据,以行业和产业为依托,以技能和岗位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而不能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把国开工科类专业教育办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饼干”。

在国家开放大学工科类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紧密联系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在教学计划中体现“平台+模块”的培养模式,建立与“高技能人才”素养相结合的课程群,确保“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的实现。所谓“平台”主要是由专业基础课构成,这些专业基础课将为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和毕业后在行业的各个领域工作和继续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而“模块”指的是专业课按课群组的形式设立,课群组的设置方式与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要求相对应。学生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可以根据各自的兴趣和从事的工作选择其中一个课群组作为主攻方向,可以再在其他几个模块中选择课程作为选修课,从而拓宽其知识面,使学生既能胜任相应专业方向的工作和学习,又能了解其他专业方向的特点。

二、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整个工科类专业教学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课程体系重建,实施高效教学的关键。工科类专业经过30年的发展,虽然已经建立了一支优秀教师团队,但对于国家开放大学的名师名教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为了适应整个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接下来,应进一步加快充实和完善师资队伍,以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和带头人才为队伍建设核心目标,实施接轨国家和北京市人才计划、特聘教授及柔性引进等多种方式,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聘请国内外一流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工科类专业的主编、主讲,逐步构建以院士为机头,以知名专家学者为机身,以系统内教师为两翼的立体化教师队伍结构体系。

三、积聚人才优势,整合、建设优质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为教学和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及各种可以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工科类专业学习资源的建设将充分发挥强大的师资储备,在以“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指导下,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能够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的学习资源。同时,采用共建共享和购买的方式对社会优质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促进整个工科类专业教学的有序开展。

四、研发实践软件、构建远程教学平台

工科类专业实验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科学实验方法与技能,提高科学素养、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目前工科类专业在远程教育的环境下实现实验操作较困难、交互性差和难以满足低带宽的网络传输等问题,应通过与行业企业知名软件公司的合作研究虚拟远程实验系统,构建远程教学平台。在虚拟实验室中,学生既可以在虚拟实验台上动手操作,又可自主设计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诊断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